随着气候的出人意料和姜价的起伏跌宕,许多姜友开始研究起"如何降低风险"这个难题来! 这个话题,也属于"孩子没娘~说来话长"的一个最普通、最明朗且易懂难做的话题。一说,几乎都明白。但到头来踩坑的也不在少数。原因很复杂,但最终离不开的是:专业种姜技术与经验,对生姜生长习性的了解,肥、药知识,社会知识,气象知识,姜湖动态、仓储、质量、年景好坏、土壤、姜价信息与涨落等一系列的综合权衡! 许多人普遍认为:只要姜价高,肯定风险小!我奉劝你一句:你先别肯那个定!21年春天,姜价倒高吧?但姜种也贵,最终5块钱的姜种,种出了5毛钱的姜,风险小吗?去年春天,姜种倒便宜,却无人敢多种。到了现在,留给某些人的也只有一粒千金难求的后悔药了! 都知道⺀风险与机会并存!但有很多人还不知道有:少投多收这个杠杆原理! 经过前两年的涝灾,许多人普遍认为天灾对生姜产业才是最大的威胁!其实不然!这个,以后再慢慢讲。 在同样都是常规传统管理模式下,我认为⺀对生姜产业威胁最大的是价格!同样,也是决定风险大小的最主要因素! 我经常说:你连今年种的姜能卖到多少钱一斤,一亩地能挣多少钱都不知道,还种的哪门子姜? 能知道春天种的姜到秋天能卖多少钱,储存的姜在什么时间段能卖到个什么价,这应该算是整个生姜产业的最高境界了吧?没事就闭上眼想想,如果能"早知道"这些信息,种姜能不挣钱吗? 我经常说,以后种姜离不开技术支持和信息支持,但有些人始终不能理解。不能理解就不能理解吧!等你赔的只剩下那片遮羞布的时候,你们会理解的! 说句多许人都不乐意听的话:其实,很多所谓的风险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! 例如:一遍冲施肥可能就会造成烧根。生长缓慢、黄苗、根腐、茎基腐、烂二母、质量产量双降低等。 原本不益久存的姜,硬要长时间存放创高价,最终烂成皮。或者,几块钱的时侯咬着后槽牙不卖,非得留着卖几毛钱。 原本种姜之前就应该做好排水工作,非得涝成那咸菜姜。……不说了,说多了都是泪啊! 风险?除去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,哪来的风险?(有些自然灾害也可人为抵御或降低,如高温、低温、干旱、涝灾) 最后送给姜友们一句话:要想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,还得多学习啊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