姜网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8023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关于生姜发展产业的调研

[复制链接] 编辑

5

主题

13

帖子

12

金币

列兵

Rank: 1

积分
5

荣誉勋章:

在线时间
0 小时
主题
5
帖子
13
精华
0
积分
5
最后登录
2010-6-4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0-4-2 16:21:23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
 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,如何解决“三农”问题,促进农民增收,这是摆在农村广大基层干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。它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。为此我镇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,在全镇范围内就如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,大力发展生姜产业,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调研。现将调查了解情况汇报如下:
  
  一、基本情况
  
  (一) 地理情况
  
   新胜镇地处我县西南部,幅员面积52.3平方公里,以浅丘地貌为主。下辖8个行政村, 63 个社、现有农业人口28358人 ,常用耕地 22349 亩。境内罗盘山突兀挺拔,秀丽万千;九曲溪蜿蜒流淌,穿镇而过。四周有山峰作屏障,中间是溪流分割形成的坝地.气侯温和,干湿分明,立体气侯明显,年平均温度17.8℃。2002年市农业局蔬菜处对该地区的土壤成份、空气质量等进行了勘测,综合气候特征,认为该地区适合发展蔬菜,尤其是有悠久种植历史的生姜。
  
  (二)交通情况
  
   新胜镇东邻卧佛镇、南与大足宝顶相联、西接安岳护龙镇和鼎新乡、北靠塘坝镇.距国道319线9公里,距遂渝高速公路13公里,距县城31公里,村级公路四通八达,已初步建成了六横一纵的交通网落,交通十分便捷,便利于生姜产业的发展.
  
  (三)种植情况
  
   目前我镇现有生姜种植规模6000余亩,其中盘山牌生姜种植面积4800余亩、蜀指姜种植面积1100余亩、反季节锅炉大棚种植面积为220亩.种植规模较大的行政村有盘山村、南刊村、中峰村、石桥村。约占全镇生姜种植面积的70%
  
  二、生姜种植龙头企业及品牌销营销状况
  
  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我镇生姜产业,深入打造“渝西北生姜第一镇”,切实增加农民收入,我镇党委、政府就做大做强生姜这一支柱产业,着眼长远,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,坚持走品牌立业之路,敢于创新种植模式,一个优势生姜特色镇已初具规模。
  
  (一)培育企业,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
  
   新胜镇农民历来有种植生姜的传统,但基本上都是零星种植,农民自产自销,或鲜食,或盐渍,皆作佐料之用,多余的才挑到临近场镇出售,价格起伏不定,高则2—3块,低则四五角,最低年份1—2角钱一斤。老百姓适应市场能力差,价格高时跟风冒进,收获的是廉价带来的失望;价格低时偃旗息鼓,往往是两口子相互的埋怨和叹息。种植面积出现了明显的大小现象,加之种姜劳动强度大,种植生姜风险较大。镇党委、政府看在眼里,急在心头,组织发动几位有营销经验的“姜贩子”和种植能手,由政府出面协助办理手续,制定章程,成立了重庆市盘山农业有限公司,组织姜农发展生产,负责收购和外销。龚先锋,一个走了东场窜西街的“姜贩子”被推举为总经理。他上任后,首先联络了近20名同行,在重庆盘溪农产品批发市场站稳脚跟,并与重庆仁人可公司签订了年供给2000吨的合同,和福建茶祺食品公司也签订了购销合同,为新胜及临近乡镇的生姜销售找到了“婆家”。有了市场,他又在扩大种植面积上狠下功夫,与姜农订立收购合同,垫资为姜农购种姜,政府出面协调土地,帮助他们,培植种姜大户。经过努力,全镇生姜种植面积达到4800亩,总产量达到1.4万吨,近两三年价格稳定在每市斤1元以上,全镇生姜总产值达到2800万元。石桥村三社段立学,自己租赁土地,每年种姜都在3亩以上,仅此一项,年收入在两万元左右。盘山公司还以订单农业的方式,去年在射洪县陈古镇发展生姜200亩,今年计划发展到500亩,盘山公司负责提供姜种、技术服务和回收,借鸡下蛋,拓宽了货源渠道,解决了镇内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。
   (二),自主创新,坚持走品牌立业之路。
   由于前些年市场意识不强,宣传手段落后,加之生姜的销售局限于本县范围,新胜的生姜仅在县内小有名气。为了扩大新胜生姜的知名度,镇党委、政府一方面力邀市内各大媒体来新胜进行采访报道,让“养在深闺人未识”的新胜生姜走出罗盘山,走向巴渝大地。另一方面,又通过县农业局、蔬菜办协调联系市农业局蔬菜处的专家,在2002年对新胜生姜种植区的土壤成份、空气质量等环境指标进行实地勘测,被市农业局命名为重庆市无公害蔬菜(生姜)生产基地。同年,又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了“盘山牌”商标,盘山公司制作了礼品包装盒和激光防伪标识,新胜生姜有了统一着装,并于2003年首次获得重庆市名牌农产品称号,2006年再次获此殊荣。先后参加了市农产品交易会和县历届采购会,标有重庆市名牌农产品———盘山牌无公害蔬菜(生姜)的新胜姜疙瘩走上了展台,走上了市民的餐桌,在重庆召开的市长峰会的菜品中,盘山牌生姜以其姜枝细长、鲜脆可口、细嫩无筋受到中外嘉宾啧啧称赞。姜疙瘩变成了香饽饽,新胜的生姜从此变成“皇帝的女儿不愁嫁”。收获时节,在盘山公司门前的院坝里,人挑马驮,过磅、上车、算帐、收钱,姜农们的喜悦写在脸上;盘溪市场,盘山公司的销售人员接货发货忙碌不停,每天两三车盘山牌生姜都会被一抢而空;重庆仁人可食品公司、福建茶祺食品公司都与盘山公司签订了购销合同。“盘山”品牌的确立和市优农产品的殊荣,使新胜的生姜产业走上规模化发展的道路,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局面。在新胜镇第十六次党代会上,就提出了“努力建设优质生姜特色镇”和在五年内建好万亩生姜基地的目标。
  
  三、科学发展及惠农措施
  
  (一)、信息助农。紧紧围绕新胜生姜这一优势,以市场为导向,以镇农业服务中心为信息技术服务中心,对当前生姜的生产、销售市场进行信息采集、认真分析、科学预测,广泛宣传。全镇生姜种植覆盖到所有村社,核心示范片和专业社在村社干部的积极配合支持下,深入到农户落实种植面积,按户造册,建档登记,确保规划面积的落实。
  
  (二)、科技兴农。积极引导和鼓励姜农改变传统种植习惯,采用新办法,推广新技术,大力发展新品种“盘山牌”生姜,并聘请农业局技术人员和种植大户分阶段进行生产技术培训22课时,现场指导姜农加强对生姜的田间管理,不断提高生姜的产量和品质。以科技示范带动姜农科学化、标准化、规划化种植生姜。
  
  (三)、资金扶农。多方积极联系,组织采购新品种“盘山牌”姜种,对资金确有困难的农户实行信用担保购种,销售时再收取姜种款。对核心示范片和专业社,在县上补助资金外,实行每亩补助200元姜种款,激发姜农的种植积极性。
   (四)、以销富农。充分利用市委市府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,切实加强对新胜生姜的宣传推销力度,与市重庆仁人可公司及福建茶祺食品公司等签订了长期购销合同,实行订单农业,确保姜农积极性。
  四、下一步工作思路
  
   经过调研我镇党委镇政府应对全镇生产业的发展做以下规划:
  
  (一)、发展思路
  
   以市场为导向、以提质增效、产业升级、农民增收为核心,以龙头企业为依托,依靠科技,增加投入,优化种植结构和规模,突出专业化、标准化生产,进一步发展贮藏加工,完善市场与流通体系建设,创名优品牌产品,全面提升生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,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生姜产业。
  
  (二)、发展目标
  
   到2012年,全镇生姜种植面积达1万亩,总产2000万公斤,小生姜产值达4000万元。引进、培育具备大、中型蒸压式烘烤的现代化加工企业1家,实现加工产值及营业额1000万元。
  
   (三)、采取的主要措施
  
   1、优化区域布局,巩固现有面积,逐步把生姜种植推向全镇
  
   多年来,新胜生姜的种植区域以盘山村、南刊村、中峰村、石桥村主,随着销售市场的逐步扩大,姜农种植水平的提高,逐步全镇其他村社大面积扩展。
  
   2、推进标准化生产,提高生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
  
   要广泛开展宣传发动,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和发展标准化生产的自觉性。加大绿色生产基地认证、原产地保护认证力度,配套进行产品认证。划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,建立标志牌,大力推广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、操作规程,搞好标准化示范。进一步强化技术培训,使姜农普遍掌握生姜标准化生产技术。把好生姜产品检测关和市场准入关,实行入场检测、提高产品进入市场的准入率,增强市场的竞争力,推动生姜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效益的提高。
  
   3、推进科技创新,提高生姜产业水平
  
   探索生姜高产栽培新技术。加快自留种的提纯复壮、筛选及脱毒姜的试验研究、示范和推广。进行姜瘟病的药剂防治研究试验。加强生姜科技示范基地建设。生姜生产重点村要建立科技示范点,不断创新、完善示范点管理运行机制,增强辐射功能,在品种筛选、先进技术组装配套等方面发挥好示范、带动作用。探索生姜贮藏保鲜新技术、新方法,延长销售时间,提高经济效益。引进新技术、改进加工设备,通过大、中型蒸压式烘烤,促进生姜精,深加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,培育符合国际市场的低硫或无硫姜产品。
  
   (四)完善市场服务体系,搞活生姜流通
  
   健全信息网络,充分利用农业信息网及其他涉农网站,加快与大、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信息联网,充实内容、完善功能,健全菜篮子价格信息网,及时向客商提供生姜价格、市场需求预测、栽培技术等全方位信息服务。积极扶持和发展一批懂市场、善经营、会管理的龙头企业、中介组织和营销大户,大力拓展生姜外销市场,充分发挥其引导生产、服务农民、开拓市场的作用,提高姜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。通过机制、体制和科技创新,建立健全小生姜产业发展的新机制,积极开拓县市内外市场,使生姜产品最走出潼南,走出重庆。
  
   (五)加强领导,严格奖惩
  
   建立镇级领导挂钩联系工作制度,负责组织、协调、考核生姜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。各村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,各相关部门要明确职责,狠抓落实,确保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。镇财政每年安排6万元扶持生姜产业发展,重点用于生姜新品种、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、技术培训、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点建设、完成生产任务和挂钩考核奖励等环节。各村也要出台相应配套政策和专项经费进行扶持。
分享给好友: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姜网论坛 ( 鲁ICP备11033414号-6

GMT+8, 2024-9-17 03:38 , Processed in 0.071065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